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金管总局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金融处罚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破壳与深耕: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十年

来源: 互联网  2025-07-24 15:12:53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2015年是值得金融科技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确立 “分类监管、协同监管” 原则;这一年个人征信牌照破冰,中国征信市场转向 “政府 + 市场” 双轨制;这一年移动支付爆发,单日交易破千亿,逐步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也是这一年,首批 5 家民营银行全部开业,如今头部如微众银行已经达到中型银行标准;也是这一年,宜信旗下宜人贷在美股上市,互联网金融第一股诞生,标志着金融科技正式走进国际资本市场;也是这一年,大量金融科技公司萌芽,以科技重塑金融,为普惠金融落了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就包括数禾科技和它的还呗。

    1、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让每一个有合理资金需求的个体都能获得公平、高效的金融服务。然而,传统金融模式下,地理壁垒、风控成本高、服务效率低等问题,始终是普惠金融落地的“拦路虎”。

    如何解决传统模式下的痛点?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一方面,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 5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全年新增网民 3951 万人,增长率为 6.1%。

    仅有“媒介”并不够,普惠金融的难点不仅在于“覆盖广”,更在于“匹配准”,传统金融的“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多样化的走进需求,而新兴参与者则通过科技手段“精细化运营”,以实现服务下沉。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真正以“科技赋能+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打破传统桎梏,推动普惠金融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小众覆盖”迈向“大众普及”。

    2、 

     普惠金融的核心痛点,在于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降低服务成本、提升覆盖效率。传统金融依赖人工审核与线下网点,不仅服务半径有限,对于信用数据不足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群体,更是难以精准画像。

    而金融科技的崛起,正通过技术创新重构服务逻辑。

    比如网商银行依托电商平台积累的交易数据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降低服务成本和风险。其开发的“大雁” 供应链金融系统将 AI 认知能力融入其中,构建产业图谱,刻画千行百业经营情况,精准挂载 2100 万小微商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识别 “杭州六小龙” 上下游小微企业 200 多家,累计发放贷款 3 亿多元,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

    再比如数禾科技通过深度融合传统机学模型与大语言模型构建智能决策中枢,并结合自主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打造科学决策矩阵,支撑精准用户覆盖、风险动态定价、资金路由优化等信贷核心场景,重塑科技创新驱动普惠金融服务落地新范式。

    同时,数禾科技已实现50多个AI智能体对核心信贷业务场景的覆盖,并通过自研平台构建了科学决策矩阵。截至2025年,数禾科技已经累计申请专利370余件,这支撑其在精准用户覆盖、风险动态定价等核心场景中实现突破,成为科技驱动普惠金融的典型实践。

    纵观整个金融科技行业,大语言模型与传统机器学习的融合,正在构建新的决策中枢,让“数据”替代“抵押物”成为信用凭证。

    在这一趋势下,数禾科技通过打破“一刀切”模式,以动态定价体系为2600万用户成功授信。其中,针对小微企业主的精准服务尤为亮眼:累计帮扶150万小微业主,提供900亿资金支持,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经济末梢。而其服务体系中,AI自助服务解决率98.7%、人工响应率超90%、客户满意度97.7%的表现,更印证了金融科技在提升服务体验上的硬实力。

    3、

    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也是如微众、网商、数禾等一大批金融科技企业的“破壳日”。

    十年弹指,它们从初啼到深耕,践行了一条监管、行业、企业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从技术突破到服务下沉,从合规经营到人才培育,金融科技正在重塑普惠金融的生态版图。它不仅让金融服务更高效、更精准,更让“普”与“惠”的内涵不断延伸——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行业生态的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将真正成为滋养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而像数禾这样的企业实践,正为这一进程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经验。

    下一个十年,时光仍将见证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的笃定——以科技为刃,剖开服务壁垒;以初心为炬,照亮普惠角落,让“金融向善”在岁月里愈发清晰。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简介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774353721@qq.com
    • 机构合作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4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

    ----------------------- 底部结束 ----------------------------->